草原上的明燈
關燈
小
中
大
草原上的明燈
徐禎回來之後, 家裏的早飯終於擺脫了老三樣,黃米糕、饃饃和雞蛋。
“還有酸菜疙瘩、腌蘿蔔和粥,”蔓蔓咬著筷子, 坐在凳子上翹著腳補充。
姜青禾反駁, “也有包子、面餅、南瓜湯的好吧。”
只不過做的次數確實很少, 她忙起來的時候,就想著隨便對付口得了。
不像徐禎昨天就燒了魚,等著一夜過去凝固成為魚凍,起早挑了個南瓜, 切塊和黃米一起熬瓜米湯,還抽空攤了雞蛋餅。
他攤雞蛋餅時還側過身說:“明兒個吃豆漿和油條好不?再做個肉鍋盔,我看豬肉還有一塊, 晌午後先給剁了。”
母女倆猛點頭,蔓蔓嘴巴裏塞得鼓鼓的, 硬嚼了好幾口咽下去忙說:“不吃酸菜和饃饃就阿彌陀佛了。”
徐禎端著盤子過來坐下, 他給姜青禾夾了一塊炒好的雞蛋, 打趣地對蔓蔓道:“那晚上就吃酸菜包子。”
“哎, ”蔓蔓咬著雞蛋餅的邊,她小小嘆氣,“爹你燒吧, 誰叫我不會燒飯嘞。”
她語氣很大, “等我會燒了, 我自己做好多好多糖油糕, 還有炒肉燒肉燉肉,啥時候再吃肉?”
姜青禾起身給她往水壺裏灌燉好的牛乳, 包裏塞了兩個煮熟的雞蛋,瞥了她一眼說:“還有剩的你吃不?抓緊吃你的東西, 上學去了。”
蔓蔓自覺地吃完手上的餅,從凳子上下來,稍微踮起腳把自己用過的碗筷拿到竈臺邊,她在童學也是這樣做的,只不過是放到籮筐裏的,又跑回去將凳子推進桌子下面。
徐禎給她遞了熱的巾布,蔓蔓伸手接過胡亂擦了擦,拿起掛在門口墻上的紅色圍巾,自己挑了頂毛茸茸的兔帽帶上。
她已經有很多頂帽子了,光是羊皮帽就有三頂,小圓帽帶毛球、尖頂鑲了紅邊的以及最普通的。
還有好幾領花花綠綠的毛線帽子,好多條圍巾,寬邊、絨毛的,全是姜青禾看鋪子時給她鉤的。
包括鞋子,不管是羊皮靴,還是棉鞋或者毛線鞋,甚至是內裏貼身的羊毛衣、毛線衣,棉或者羊毛的馬夾,全是花花綠綠的。
以至於蔓蔓再也沒有像也以前一樣說過,她不想要穿灰色的,她想要穿花花的衣裳。
以後估計她再也不會在大夏天的時候,懊喪於沒有花衣裳,大半夜不睡起來說要穿冬天的花花襖子了。
她現在更苦惱於每天起床穿什麽,是那件紅色羊絨邊的襖子,還是藍色的夾襖。
蔓蔓裹好圍巾,背上水壺,戴上小包,再套上她最喜歡的綠色手套。然後左手牽著她娘,右手勾著她爹,一蹦一跳地往外走。
她好高興,爹娘一起送她上學。
之前大多是姜青禾送她的,實在忙就送到四婆家,讓她跟著小草一起去,毫無樂趣可言。
所以這次路過結了冰的水窪子,她非得讓兩人牽著她,穿著牛皮底的棉鞋在上頭來回滑,摔倒也不怕。
然後做了她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事情,到了童學門口不進去,就在門口等著,誰送過來,她都得大聲地說一句,“嬸嬸,今天是我爹娘送我來的。”
“你爹回來俺們早就曉得了,”婦人大笑。
搞得姜青禾臊得慌,看天看地,最後把臉轉到徐禎背後去,徐禎也尷尬地抓著她的手,摳她的手心。
但是兩人還是站完了全程,等娃全進去,每一個家長都見過寒暄,都知道今天蔓蔓是被爹娘一起送來的後。
蔓蔓才大發慈悲地揮手,“爹娘,你們走吧,我可要去上學了。”
姜青禾反正拉著徐禎頭也不回地走了,她發誓,她臉沒那麽紅過。
蔓蔓則一蹦一跳進了童學裏,路過板屋,她脆生生地喊:“伯伯,今天,”
守在裏頭的大山立馬接話,“是你爹娘送你來的。”
她滿意地點點頭,又碰見過來拿菜的齊嬸子,她剛要開口,齊嬸子樂呵呵地說:“爹娘送你來的是不,快進去吧。”
又遞給蔓蔓一把炒熟的南瓜子,幫她把帶歪了的帽子扶正,這才哄著她進屋去了。
蔓蔓攥著南瓜子,用頭撞開厚布簾子,跳進屋裏,娃們三五個一堆坐在火盆前,暖暖自己冰冷的手。
“蔓蔓,蔓蔓你坐這來,”小芽忙站起來喊她,然後指指早就給她搬過來的凳子。
毛杏笑瞇瞇走過來,蔓蔓掛好自己的水壺和小包,她拉下帽子問,“姨姨,今天玩什麽?”
其他進來得早的娃七嘴八舌告訴她,“是趙阿公來教俺們打鼓啦”
“蔓蔓你有敲過鼓嘛”
“俺敲過,可好玩啦,咚咚咚咚的,”大胖說著站起來,手用力拍著自己圓肚子。
蔓蔓咧著嘴大笑,抱著旁邊的小草說:“大胖肚子裏塞了個大西瓜。”
小芽湊過來,從蔓蔓手上摳了兩粒南瓜子咬開,她把嘴上沾的皮呸進火盆裏,反駁道:“不是西瓜,是俺奶種的大南瓜。”
“你會打鼓嗎,小芽,”蔓蔓才不管南瓜西瓜的,她拉著小草一起湊過去說。
“俺肯定會的,”小芽無比確定。
等趙老頭背著鼓樂滋滋到了童學,這還是他第一回進這地方嘞,尤其看見那些小娃坐在小凳子上,多齊整阿。
見他進屋就連聲喊道:“伯伯”“伯伯你快坐”,可把他稀罕死了,那上下兩張嘴唇就沒閉上過。
敲鼓是件很好玩的事情,蔓蔓完全不管節奏,拿到鼓錘咚咚咚一陣亂敲,趙老頭還誇她敲的有力,蔓蔓更起勁了。
咚咚咚一直敲了很久,玩累了,才聽趙老頭敲鼓,地上有大鼓,腰間有小鼓,大鼓小鼓一起拍,娃們樂得哈哈直笑。
早上玩了敲大鼓,晌午吃羊肉餃子,一只只餡包的特別滿,蔓蔓吃了三只就飽得再也吃不下。
吃了餃子之後得走一走,她不想走,趙觀梅就拉著她走了一圈,還說了好幾個謎語叫她猜。
“遠看一頭牛,近看沒有頭,嘴裏吐黃沙,肚裏耍繡球,這是啥?”趙觀梅放慢聲音問道。
“哎呀,我曉得的,是黃毛風對不對!”蔓蔓她搶答,她聽著嘴裏吐黃沙就知道了。
趙觀梅點點她的額頭,表示她猜對了,其實謎底就是風。
等大家全吃好了,蔓蔓蹲在屋腳地邊,和小草玩翻油馃,她們並不那麽異口同聲地喊:“油馃油馃翻油馃,翻不過了跳大河。”
念完應該握著的雙手一起朝上,她們沒有朝,旁邊看的二妞子急死了,“哎呀,不是這樣玩的,來,三花,俺們一起玩。”
“哈哈哈,你們又錯了,蔓蔓,是跳大河,不是那大河幹…”三花告訴她。
蔓蔓眨巴著眼睛說:“我們不能玩這個嗎?”
“好吧,好吧,真拿你沒法子,”二妞子無奈,又一起喊起了“大河幹,杏皮子酸,酸酸酸!”
一起翻手,蔓蔓終於翻對了一次,其他三個小娃哇哇亂叫,四個人抱在一起蹦著大笑。
玩累了,晌午睡炕上,蔓蔓打著哈欠聽趙觀梅講土地奶奶的故事,她聽著聽著睡著了,還在想下午玩什麽呢?
下午黑蛋送來了一只麻鷯子,他進山時撿的,圓鼓鼓的,下巴處長了一簇紅紅的毛,叫的時候可清脆了。
“這只麻鷯(liáo)子腳折了點,飛不起來,養在你們這得了,”黑蛋說。
一群娃哇地叫開,有的幹脆跳起來,好興奮地圍著屋子跑了一圈。
蔓蔓也好喜歡,她摸了摸麻鷯子的毛,它用尖嘴輕輕啄了下它的手心,她阿的一聲,轉過頭跟小草炫耀,“它親我了!。”
後面趙觀梅拿了點小米,還給麻鷯子餵了吃的,托起它的腳讓它能飛起來。
一晃眼,到了下晌回家的時候,蔓蔓趴在徐禎的背上,小嘴叭叭個不停說著她有多快樂。
而她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快樂,除了趙觀梅叫她男人周先生來教大字時,大夥每人一根木條,在土上跟著一起寫一寫時,還有教蒙學,t反反覆覆念天雲雷雨、日月鬥星,那才會讓她小小的不快樂一下。
回了家,徐禎煎了鮮蝦鍋貼,姜青禾給宋大花、四婆和苗阿婆都送了一份,換來了三份吃食。
鮮蝦鍋貼蔓蔓很喜歡,煎的好看。
鍋底金黃酥脆,蝦肉尾巴從餅皮裏鉆出來,橙紅色的,一口咬下還能聽見碎裂的聲音,蝦和肉半裹在一起,嚼的時候蝦肉鮮甜,而肉油脂滿滿。
第二日又吃了豆漿和油條,蔓蔓要將油條掰碎,淹死在甜豆漿裏頭,再啃一口煎的出油,餅皮起酥透著肉的鍋盔。
蔓蔓有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。
這天她沒有繼續留著徐禎跟姜青禾,自己高高興興進童學去了。
姜青禾再跟宋大花說話,隨意擺了下手。
“你說啥?”姜青禾剛才只顧著跟蔓蔓說話,壓根沒註意聽。
“那賣碗的來俺們灣裏了,還不去瞅瞅,”宋大花眉毛高挑,表情又興奮又著急,忙拉著姜青禾往前頭走。
旁邊的婦人湊上來,語氣滿是不可思議,“自打俺嫁進來,在這活了三十來年了,從沒碰上過啥賣碗賣啥的,也就是那換糧的來上過幾趟。”
“這輩子就沒在這見過啥貨郎,”有個女人也插嘴進來,跟幾人並排走著,嘖了聲,“俺前頭回了趟娘家,俺那嫂子還說,前頭又有貨郎挑著啥針頭線腦的來了,俺還說呢,咋俺趕不上這好事嘞,可巧這不就來了。”
“要是有天能擱家門口這邊上,啥玩意都能買得到,不用花那兩個錢坐筏子,進鎮上折騰番,俺覺得這日子再好沒有了,”婦人嘆了聲。
旁邊的女人就伸手戳她,“美死你算了,這都敢想。”
只有姜青禾在沈思,王盛說要開個雜貨鋪,收了她的針頭線腦和紅鹽,人都不知道跑哪去,見鬼了。
懷著這樣的心思到了灣裏大槐樹下,那賣碗來的早就被圍了裏三層外三層,擠都擠不進去,這可難得有人肯跑一趟,跑到這旮旯來賣東西。
小販遞了旁邊女人一口陶罐,數好了十五個錢塞到自己的衣兜裏,手搭在碗上,側過頭回話,他重覆了遍,“為啥來你們這?”
“害,俺這一路上走來,甭說多累人,累得骨頭都麻了,這也沒幾個人買,”小販又遞出去一個碗,說起這個忍不住要嘆氣。
他接著說,“到了好幾個村,都說讓俺來你們灣裏瞅一眼,說你們這日子過的紅火,又是辦喜事的,又是進村收糧,俺一聽好幾個村都這樣說,路是不好走些,碗都差點折在路上。”
他咒罵了一路,見還沒到春山灣,都想打退堂鼓了,結果這是最出乎他意料的。
出來瞅熱鬧的一個個穿著花棉襖,臉上一點瘦骨支棱的,飽滿有肉,等頭一個掏了錢出來,他就曉得沒來錯地方。
這個地方的人日子過得屬實可以。
連那大陶甕,三十來個錢都有人買。
“日子也就湊活著過唄,”棗花嬸要了十來口碗,她家裏那些都壞了大半,之前兜裏啥也沒有,就湊活著用用唄,這回倒是狠了心。
她接過碗又說:“就是養了雞鴨,有糧食飽肚子,哦,還有今年養了頭豬,等再晚些天就宰了做年豬。你要是趕著那天來,來俺家給你吃豬血腸,臊子面。”
小販聽了心裏頭羨慕的水像夏季漲潮一般,起起落落,娘嘞,這日子過的叫還湊合,那他過的是啥日子呦。
等終於輪到姜青禾了,她看著車上零散的幾口碗,和小販大眼對小眼,小販說:“拿得少,真沒了,誰曉得你們灣裏人能買那麽老些,你要不湊合下?”
姜青禾搖頭,她把這碗留給宋大花,默默看著大夥東一只陶罐,西幾口碗,多多少少都買了點,掏錢也爽快。
仿佛以前染線要收一個麻錢,為著一個錢掰扯鬧過的事情就跟不存在似的。
這時小販也嘀咕,望著大清早就賣空的攤車感慨,“早知道多帶點了。”
他也問出了跟之前筏客子那樣的話,“你們這還能轉土地過來不,俺瞧著你們這日子屬實過得羨煞人。”
姜青禾笑笑,她猜想等小販離開,途經幾個村或是路上碰見熟悉的人,都得說一嘴。
在他的嘴裏,春山灣已經是個頂頂富裕的大村了,而不是之前那個沒人願意來的小山窪。
她知道通往富裕的路不遠,但是通往共同富裕的路,還在遙遠的未來。
賣碗的進灣裏來這事,成為了很多人閑傳時的談資,他們想著以後是不是會有更多的匠人過來。
而在他們還念叨著賣碗這件事時,姜青禾已經安排好家裏牲畜,帶著蔓蔓,徐禎駕車往冬窩子去了。
相比起以往他們遷徙就要花費半個月,這會兒駕車過去只需要小半天。
整個冬窩子除了羊的嘶鳴外,還有笑罵聲,其中嗓門最高的霍爾查喊,“實在學不會啊,這比放羊數數還要難,簡直不能活了。”
姜青禾從車上跳下來,正在納悶霍爾查說的是啥,只見人高馬大的霍爾查捂著耳朵從地窩子跑出來。
都蘭氣急敗壞地跟出來喊,蒙語都忘了說,用方言喊,“你個慫娃子!”
“慫娃子!”一群帶著蒙古帽的小孩也鉆出來,語調奇怪地重覆。
姜青禾知道他們在幹啥了,忍不住想扶額,果然學一門語言,最容易學的就是罵人話了。
在地窩子裏頭,小小的曼得爾娃說:“額學會了一個詞”,在姜青禾期待的目光下,她用盡渾身力氣地吶喊,小拳頭握緊,“中!”
屋裏回蕩著她有力的聲音,而姜青禾沈默,蔓蔓滾在地毯上大笑,徐禎咳了聲,他的屁股告訴他,想要離開這裏。
門德立馬跟上,“額也會”,他醞釀起架勢,然後舌頭吐出來,伴隨著一聲“俺呸”,唾沫星子都噴出來了。
姜青禾默默地挪了挪位置,她的眼神看向都蘭,只想搖著她的肩膀質問她,到底都教了什麽。
都蘭避開她的視線,摸摸鼻子,誰叫他們好的不愛學,就喜歡學這些嘞。
蔓蔓半坐起來,她伸出小手說:“我來,讓我來教,我是上過學的寶寶。”
“你來你來,”都蘭很感興趣,她立馬讓出了位置。
蔓蔓說:“都蘭姐姐,我的蒙語不好,叫那啥葫蘆半瓶子”,她不會說半吊子,只能胡亂編個詞,“你要跟他們說蒙語的。”
等都蘭點頭,蔓蔓才指指自己,要這下面的蒙古小娃跟著她一起念,“我、是、人,說、人、話”
她又指著趴在旁邊的黑達說:“它、是、狗”
會方言的小梅朵興奮地接上,“說、狗、話,”
蔓蔓擺擺手,她很認真地表示,“不是的,狗不會說狗話,它只會汪嗚叫,汪汪汪…”
姜青禾不願意再回想,一窩子人學狗叫的場面,她簡直兩眼一黑,還被牧民阿媽追著問,“這是在做啥?撞邪了嗎?哎呀,要不要請薩滿來瞧瞧。 ”
這裏學說方言的雞飛狗跳,那邊地窩子跟徐禎學木匠活的,倒是鴉雀無聲,一個個放羊的好手,拿著刨花時束手無策,無聲般的死寂。
兩相對比,差點沒叫大夥笑趴下。
而這邊歡聲笑語,大夥在溫暖的窩裏時,光禿禿的草原上,勒勒車拉著成捆的羊毛和卷起來的皮子,緩緩前行。
另一輛車上,幾個瘦弱的藏族牧民縮在一起,他們身上穿著光板皮襖,凍得臉都僵了,嘴巴是紫的。
朵甘思部落的頭人寧布坐直身子,他的心裏始終惴惴不安,又一次尋問前面穿著厚羊皮襖子駕車的齊日嘎,“真能換到糧食?”
“能,”齊日嘎轉過頭告訴寧布。
他用藏語說了一句,“她會是你們的囊斯樂。”
囊斯樂在藏語是佛燈的意思,而朵甘思部落的牧民很信奉佛。
他們惶惶不安,饑腸轆轆,但齊日嘎卻又告訴他們,那個草原上的歇家,她會給部落帶來明亮和溫飽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徐禎回來之後, 家裏的早飯終於擺脫了老三樣,黃米糕、饃饃和雞蛋。
“還有酸菜疙瘩、腌蘿蔔和粥,”蔓蔓咬著筷子, 坐在凳子上翹著腳補充。
姜青禾反駁, “也有包子、面餅、南瓜湯的好吧。”
只不過做的次數確實很少, 她忙起來的時候,就想著隨便對付口得了。
不像徐禎昨天就燒了魚,等著一夜過去凝固成為魚凍,起早挑了個南瓜, 切塊和黃米一起熬瓜米湯,還抽空攤了雞蛋餅。
他攤雞蛋餅時還側過身說:“明兒個吃豆漿和油條好不?再做個肉鍋盔,我看豬肉還有一塊, 晌午後先給剁了。”
母女倆猛點頭,蔓蔓嘴巴裏塞得鼓鼓的, 硬嚼了好幾口咽下去忙說:“不吃酸菜和饃饃就阿彌陀佛了。”
徐禎端著盤子過來坐下, 他給姜青禾夾了一塊炒好的雞蛋, 打趣地對蔓蔓道:“那晚上就吃酸菜包子。”
“哎, ”蔓蔓咬著雞蛋餅的邊,她小小嘆氣,“爹你燒吧, 誰叫我不會燒飯嘞。”
她語氣很大, “等我會燒了, 我自己做好多好多糖油糕, 還有炒肉燒肉燉肉,啥時候再吃肉?”
姜青禾起身給她往水壺裏灌燉好的牛乳, 包裏塞了兩個煮熟的雞蛋,瞥了她一眼說:“還有剩的你吃不?抓緊吃你的東西, 上學去了。”
蔓蔓自覺地吃完手上的餅,從凳子上下來,稍微踮起腳把自己用過的碗筷拿到竈臺邊,她在童學也是這樣做的,只不過是放到籮筐裏的,又跑回去將凳子推進桌子下面。
徐禎給她遞了熱的巾布,蔓蔓伸手接過胡亂擦了擦,拿起掛在門口墻上的紅色圍巾,自己挑了頂毛茸茸的兔帽帶上。
她已經有很多頂帽子了,光是羊皮帽就有三頂,小圓帽帶毛球、尖頂鑲了紅邊的以及最普通的。
還有好幾領花花綠綠的毛線帽子,好多條圍巾,寬邊、絨毛的,全是姜青禾看鋪子時給她鉤的。
包括鞋子,不管是羊皮靴,還是棉鞋或者毛線鞋,甚至是內裏貼身的羊毛衣、毛線衣,棉或者羊毛的馬夾,全是花花綠綠的。
以至於蔓蔓再也沒有像也以前一樣說過,她不想要穿灰色的,她想要穿花花的衣裳。
以後估計她再也不會在大夏天的時候,懊喪於沒有花衣裳,大半夜不睡起來說要穿冬天的花花襖子了。
她現在更苦惱於每天起床穿什麽,是那件紅色羊絨邊的襖子,還是藍色的夾襖。
蔓蔓裹好圍巾,背上水壺,戴上小包,再套上她最喜歡的綠色手套。然後左手牽著她娘,右手勾著她爹,一蹦一跳地往外走。
她好高興,爹娘一起送她上學。
之前大多是姜青禾送她的,實在忙就送到四婆家,讓她跟著小草一起去,毫無樂趣可言。
所以這次路過結了冰的水窪子,她非得讓兩人牽著她,穿著牛皮底的棉鞋在上頭來回滑,摔倒也不怕。
然後做了她一直以來都想做的事情,到了童學門口不進去,就在門口等著,誰送過來,她都得大聲地說一句,“嬸嬸,今天是我爹娘送我來的。”
“你爹回來俺們早就曉得了,”婦人大笑。
搞得姜青禾臊得慌,看天看地,最後把臉轉到徐禎背後去,徐禎也尷尬地抓著她的手,摳她的手心。
但是兩人還是站完了全程,等娃全進去,每一個家長都見過寒暄,都知道今天蔓蔓是被爹娘一起送來的後。
蔓蔓才大發慈悲地揮手,“爹娘,你們走吧,我可要去上學了。”
姜青禾反正拉著徐禎頭也不回地走了,她發誓,她臉沒那麽紅過。
蔓蔓則一蹦一跳進了童學裏,路過板屋,她脆生生地喊:“伯伯,今天,”
守在裏頭的大山立馬接話,“是你爹娘送你來的。”
她滿意地點點頭,又碰見過來拿菜的齊嬸子,她剛要開口,齊嬸子樂呵呵地說:“爹娘送你來的是不,快進去吧。”
又遞給蔓蔓一把炒熟的南瓜子,幫她把帶歪了的帽子扶正,這才哄著她進屋去了。
蔓蔓攥著南瓜子,用頭撞開厚布簾子,跳進屋裏,娃們三五個一堆坐在火盆前,暖暖自己冰冷的手。
“蔓蔓,蔓蔓你坐這來,”小芽忙站起來喊她,然後指指早就給她搬過來的凳子。
毛杏笑瞇瞇走過來,蔓蔓掛好自己的水壺和小包,她拉下帽子問,“姨姨,今天玩什麽?”
其他進來得早的娃七嘴八舌告訴她,“是趙阿公來教俺們打鼓啦”
“蔓蔓你有敲過鼓嘛”
“俺敲過,可好玩啦,咚咚咚咚的,”大胖說著站起來,手用力拍著自己圓肚子。
蔓蔓咧著嘴大笑,抱著旁邊的小草說:“大胖肚子裏塞了個大西瓜。”
小芽湊過來,從蔓蔓手上摳了兩粒南瓜子咬開,她把嘴上沾的皮呸進火盆裏,反駁道:“不是西瓜,是俺奶種的大南瓜。”
“你會打鼓嗎,小芽,”蔓蔓才不管南瓜西瓜的,她拉著小草一起湊過去說。
“俺肯定會的,”小芽無比確定。
等趙老頭背著鼓樂滋滋到了童學,這還是他第一回進這地方嘞,尤其看見那些小娃坐在小凳子上,多齊整阿。
見他進屋就連聲喊道:“伯伯”“伯伯你快坐”,可把他稀罕死了,那上下兩張嘴唇就沒閉上過。
敲鼓是件很好玩的事情,蔓蔓完全不管節奏,拿到鼓錘咚咚咚一陣亂敲,趙老頭還誇她敲的有力,蔓蔓更起勁了。
咚咚咚一直敲了很久,玩累了,才聽趙老頭敲鼓,地上有大鼓,腰間有小鼓,大鼓小鼓一起拍,娃們樂得哈哈直笑。
早上玩了敲大鼓,晌午吃羊肉餃子,一只只餡包的特別滿,蔓蔓吃了三只就飽得再也吃不下。
吃了餃子之後得走一走,她不想走,趙觀梅就拉著她走了一圈,還說了好幾個謎語叫她猜。
“遠看一頭牛,近看沒有頭,嘴裏吐黃沙,肚裏耍繡球,這是啥?”趙觀梅放慢聲音問道。
“哎呀,我曉得的,是黃毛風對不對!”蔓蔓她搶答,她聽著嘴裏吐黃沙就知道了。
趙觀梅點點她的額頭,表示她猜對了,其實謎底就是風。
等大家全吃好了,蔓蔓蹲在屋腳地邊,和小草玩翻油馃,她們並不那麽異口同聲地喊:“油馃油馃翻油馃,翻不過了跳大河。”
念完應該握著的雙手一起朝上,她們沒有朝,旁邊看的二妞子急死了,“哎呀,不是這樣玩的,來,三花,俺們一起玩。”
“哈哈哈,你們又錯了,蔓蔓,是跳大河,不是那大河幹…”三花告訴她。
蔓蔓眨巴著眼睛說:“我們不能玩這個嗎?”
“好吧,好吧,真拿你沒法子,”二妞子無奈,又一起喊起了“大河幹,杏皮子酸,酸酸酸!”
一起翻手,蔓蔓終於翻對了一次,其他三個小娃哇哇亂叫,四個人抱在一起蹦著大笑。
玩累了,晌午睡炕上,蔓蔓打著哈欠聽趙觀梅講土地奶奶的故事,她聽著聽著睡著了,還在想下午玩什麽呢?
下午黑蛋送來了一只麻鷯子,他進山時撿的,圓鼓鼓的,下巴處長了一簇紅紅的毛,叫的時候可清脆了。
“這只麻鷯(liáo)子腳折了點,飛不起來,養在你們這得了,”黑蛋說。
一群娃哇地叫開,有的幹脆跳起來,好興奮地圍著屋子跑了一圈。
蔓蔓也好喜歡,她摸了摸麻鷯子的毛,它用尖嘴輕輕啄了下它的手心,她阿的一聲,轉過頭跟小草炫耀,“它親我了!。”
後面趙觀梅拿了點小米,還給麻鷯子餵了吃的,托起它的腳讓它能飛起來。
一晃眼,到了下晌回家的時候,蔓蔓趴在徐禎的背上,小嘴叭叭個不停說著她有多快樂。
而她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快樂,除了趙觀梅叫她男人周先生來教大字時,大夥每人一根木條,在土上跟著一起寫一寫時,還有教蒙學,t反反覆覆念天雲雷雨、日月鬥星,那才會讓她小小的不快樂一下。
回了家,徐禎煎了鮮蝦鍋貼,姜青禾給宋大花、四婆和苗阿婆都送了一份,換來了三份吃食。
鮮蝦鍋貼蔓蔓很喜歡,煎的好看。
鍋底金黃酥脆,蝦肉尾巴從餅皮裏鉆出來,橙紅色的,一口咬下還能聽見碎裂的聲音,蝦和肉半裹在一起,嚼的時候蝦肉鮮甜,而肉油脂滿滿。
第二日又吃了豆漿和油條,蔓蔓要將油條掰碎,淹死在甜豆漿裏頭,再啃一口煎的出油,餅皮起酥透著肉的鍋盔。
蔓蔓有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感。
這天她沒有繼續留著徐禎跟姜青禾,自己高高興興進童學去了。
姜青禾再跟宋大花說話,隨意擺了下手。
“你說啥?”姜青禾剛才只顧著跟蔓蔓說話,壓根沒註意聽。
“那賣碗的來俺們灣裏了,還不去瞅瞅,”宋大花眉毛高挑,表情又興奮又著急,忙拉著姜青禾往前頭走。
旁邊的婦人湊上來,語氣滿是不可思議,“自打俺嫁進來,在這活了三十來年了,從沒碰上過啥賣碗賣啥的,也就是那換糧的來上過幾趟。”
“這輩子就沒在這見過啥貨郎,”有個女人也插嘴進來,跟幾人並排走著,嘖了聲,“俺前頭回了趟娘家,俺那嫂子還說,前頭又有貨郎挑著啥針頭線腦的來了,俺還說呢,咋俺趕不上這好事嘞,可巧這不就來了。”
“要是有天能擱家門口這邊上,啥玩意都能買得到,不用花那兩個錢坐筏子,進鎮上折騰番,俺覺得這日子再好沒有了,”婦人嘆了聲。
旁邊的女人就伸手戳她,“美死你算了,這都敢想。”
只有姜青禾在沈思,王盛說要開個雜貨鋪,收了她的針頭線腦和紅鹽,人都不知道跑哪去,見鬼了。
懷著這樣的心思到了灣裏大槐樹下,那賣碗來的早就被圍了裏三層外三層,擠都擠不進去,這可難得有人肯跑一趟,跑到這旮旯來賣東西。
小販遞了旁邊女人一口陶罐,數好了十五個錢塞到自己的衣兜裏,手搭在碗上,側過頭回話,他重覆了遍,“為啥來你們這?”
“害,俺這一路上走來,甭說多累人,累得骨頭都麻了,這也沒幾個人買,”小販又遞出去一個碗,說起這個忍不住要嘆氣。
他接著說,“到了好幾個村,都說讓俺來你們灣裏瞅一眼,說你們這日子過的紅火,又是辦喜事的,又是進村收糧,俺一聽好幾個村都這樣說,路是不好走些,碗都差點折在路上。”
他咒罵了一路,見還沒到春山灣,都想打退堂鼓了,結果這是最出乎他意料的。
出來瞅熱鬧的一個個穿著花棉襖,臉上一點瘦骨支棱的,飽滿有肉,等頭一個掏了錢出來,他就曉得沒來錯地方。
這個地方的人日子過得屬實可以。
連那大陶甕,三十來個錢都有人買。
“日子也就湊活著過唄,”棗花嬸要了十來口碗,她家裏那些都壞了大半,之前兜裏啥也沒有,就湊活著用用唄,這回倒是狠了心。
她接過碗又說:“就是養了雞鴨,有糧食飽肚子,哦,還有今年養了頭豬,等再晚些天就宰了做年豬。你要是趕著那天來,來俺家給你吃豬血腸,臊子面。”
小販聽了心裏頭羨慕的水像夏季漲潮一般,起起落落,娘嘞,這日子過的叫還湊合,那他過的是啥日子呦。
等終於輪到姜青禾了,她看著車上零散的幾口碗,和小販大眼對小眼,小販說:“拿得少,真沒了,誰曉得你們灣裏人能買那麽老些,你要不湊合下?”
姜青禾搖頭,她把這碗留給宋大花,默默看著大夥東一只陶罐,西幾口碗,多多少少都買了點,掏錢也爽快。
仿佛以前染線要收一個麻錢,為著一個錢掰扯鬧過的事情就跟不存在似的。
這時小販也嘀咕,望著大清早就賣空的攤車感慨,“早知道多帶點了。”
他也問出了跟之前筏客子那樣的話,“你們這還能轉土地過來不,俺瞧著你們這日子屬實過得羨煞人。”
姜青禾笑笑,她猜想等小販離開,途經幾個村或是路上碰見熟悉的人,都得說一嘴。
在他的嘴裏,春山灣已經是個頂頂富裕的大村了,而不是之前那個沒人願意來的小山窪。
她知道通往富裕的路不遠,但是通往共同富裕的路,還在遙遠的未來。
賣碗的進灣裏來這事,成為了很多人閑傳時的談資,他們想著以後是不是會有更多的匠人過來。
而在他們還念叨著賣碗這件事時,姜青禾已經安排好家裏牲畜,帶著蔓蔓,徐禎駕車往冬窩子去了。
相比起以往他們遷徙就要花費半個月,這會兒駕車過去只需要小半天。
整個冬窩子除了羊的嘶鳴外,還有笑罵聲,其中嗓門最高的霍爾查喊,“實在學不會啊,這比放羊數數還要難,簡直不能活了。”
姜青禾從車上跳下來,正在納悶霍爾查說的是啥,只見人高馬大的霍爾查捂著耳朵從地窩子跑出來。
都蘭氣急敗壞地跟出來喊,蒙語都忘了說,用方言喊,“你個慫娃子!”
“慫娃子!”一群帶著蒙古帽的小孩也鉆出來,語調奇怪地重覆。
姜青禾知道他們在幹啥了,忍不住想扶額,果然學一門語言,最容易學的就是罵人話了。
在地窩子裏頭,小小的曼得爾娃說:“額學會了一個詞”,在姜青禾期待的目光下,她用盡渾身力氣地吶喊,小拳頭握緊,“中!”
屋裏回蕩著她有力的聲音,而姜青禾沈默,蔓蔓滾在地毯上大笑,徐禎咳了聲,他的屁股告訴他,想要離開這裏。
門德立馬跟上,“額也會”,他醞釀起架勢,然後舌頭吐出來,伴隨著一聲“俺呸”,唾沫星子都噴出來了。
姜青禾默默地挪了挪位置,她的眼神看向都蘭,只想搖著她的肩膀質問她,到底都教了什麽。
都蘭避開她的視線,摸摸鼻子,誰叫他們好的不愛學,就喜歡學這些嘞。
蔓蔓半坐起來,她伸出小手說:“我來,讓我來教,我是上過學的寶寶。”
“你來你來,”都蘭很感興趣,她立馬讓出了位置。
蔓蔓說:“都蘭姐姐,我的蒙語不好,叫那啥葫蘆半瓶子”,她不會說半吊子,只能胡亂編個詞,“你要跟他們說蒙語的。”
等都蘭點頭,蔓蔓才指指自己,要這下面的蒙古小娃跟著她一起念,“我、是、人,說、人、話”
她又指著趴在旁邊的黑達說:“它、是、狗”
會方言的小梅朵興奮地接上,“說、狗、話,”
蔓蔓擺擺手,她很認真地表示,“不是的,狗不會說狗話,它只會汪嗚叫,汪汪汪…”
姜青禾不願意再回想,一窩子人學狗叫的場面,她簡直兩眼一黑,還被牧民阿媽追著問,“這是在做啥?撞邪了嗎?哎呀,要不要請薩滿來瞧瞧。 ”
這裏學說方言的雞飛狗跳,那邊地窩子跟徐禎學木匠活的,倒是鴉雀無聲,一個個放羊的好手,拿著刨花時束手無策,無聲般的死寂。
兩相對比,差點沒叫大夥笑趴下。
而這邊歡聲笑語,大夥在溫暖的窩裏時,光禿禿的草原上,勒勒車拉著成捆的羊毛和卷起來的皮子,緩緩前行。
另一輛車上,幾個瘦弱的藏族牧民縮在一起,他們身上穿著光板皮襖,凍得臉都僵了,嘴巴是紫的。
朵甘思部落的頭人寧布坐直身子,他的心裏始終惴惴不安,又一次尋問前面穿著厚羊皮襖子駕車的齊日嘎,“真能換到糧食?”
“能,”齊日嘎轉過頭告訴寧布。
他用藏語說了一句,“她會是你們的囊斯樂。”
囊斯樂在藏語是佛燈的意思,而朵甘思部落的牧民很信奉佛。
他們惶惶不安,饑腸轆轆,但齊日嘎卻又告訴他們,那個草原上的歇家,她會給部落帶來明亮和溫飽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